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利息,这是一件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如果借款利息过高,则可能触犯法律。我国法律对借贷利率有明确的规定,超出法定利率的部分属于高利贷,受到法律禁止。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四倍的利息部分无效。如果借款人拒绝偿还高利贷,贷款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对利息进行审查,超出法定利率的部分将不予支持。
不仅如此,高利贷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贷款人以暴力、胁迫等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或者向借款人收取超过法定利率三倍以上的高利息,则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受到刑事处罚。
因此,借款人应当注意,借款时要了解清楚贷款利率,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如果遇到高利贷,借款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贷款人也不应贪图高额利息,否则可能触犯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一毛利息受法律保护吗?
在法律领域,对于一毛利息是否受法律保护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一方面,我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该规定似乎表明,任何金额的利息,包括一毛利息,都受法律保护。
另一方面,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法院对民间借贷案件的利率,应当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类贷款利率,以及当事人约定的利率判断是否过高。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类贷款利率最低为3.65%。因此,有观点认为,一毛利息低于最低利率规定,不应受法律保护。
对于一毛利息是否受法律保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借贷双方有明确的利息约定,无论利息金额多少,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都应受法律保护。
如果借贷双方未约定利息,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类贷款利率或者当事人所在地的市场利率来确定利息。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过高,法院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认定利息无效,只支持借款人返还本金。
因此,一毛利息是否受法律保护,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约定、法律规定和法院的裁量。一般而言,如果利息约定合法合理,则受法律保护;如果利息约定过高或违法,则可能不被法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