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后征信多久恢复
被执行后,征信记录会留下负面信息,影响日后贷款、办卡等金融活动。那么,征信要多久才能恢复呢?
执行完毕
在执行完毕后,执行法院会出具执行终结书,当事人需主动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申请撤销执行记录。一般情况下,执行终结书生效后1个月内,征信中心会收到并处理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撤销执行记录。
执行和解或履行完毕
若当事人与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或已履行完毕债务,可向执行法院申请出具和解协议书或履行证明书。在拿到相关文书后,当事人同样需主动向征信中心申请撤销执行记录。征信中心会在收到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处理,撤销执行记录。
执行异议成立
如果当事人对执行结果有异议且异议成立,执行法院会撤销执行。当事人需在执行撤销后1个月内向征信中心申请撤销执行记录。征信中心会在收到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处理,撤销执行记录。
一般情况下,从执行完毕、执行和解或履行完毕、执行异议成立后申请撤销执行记录,到征信中心实际撤销记录,大约需要3-6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征信记录仍会显示执行信息,影响个人征信状况。
征信记录查询时间
个人征信记录中,被执行信息一般在结案后会保留5年时间。在这5年内,个人可以通过征信机构查询到自己的被执行信息。
查询途径
个人可以前往全国信用信息共享中心、百行征信、朴道征信等征信机构的官网或线下网点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也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平台授权查询。
查询间隔
征信机构一般规定个人每年可免费查询2次个人征信报告。查询间隔通常为3个月或6个月。
查询内容
征信报告中包括的被执行信息一般包括:
被执行人姓名
执行法院
执行案号
执行标的
执行状态
查询的重要性
被执行信息会对个人的信用产生较大影响。个人在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租房等业务时,如果征信报告中有被执行信息,可能会被拒绝或提高利率。因此,及时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并清除不良信用记录,对于维护个人信用至关重要。
被执行履行后,征信记录并不会立刻解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规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解除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向信用信息机构发送解除失信记录的指令。
一般情况下,征信机构收到人民法院的解除指令后,将在15个工作日内对被执行人的征信记录进行更新。因此,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征信记录一般会在15个工作日左右解除。
需要注意的是,征信记录的更新时间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人民法院的工作效率、信用信息机构的处理速度等。因此,实际解除时间可能与上述时间略有出入。建议被执行人及时关注自己的征信记录,如有疑问,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信用信息机构咨询。
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虽然征信记录会被解除,但其失信行为记录仍会保留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失信行为记录会在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五年内予以保留。在此期间,被执行人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例如贷款受阻、出国受限等。因此,被执行人应及时履行义务,避免失信行为记录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