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税房贷专项扣除减多少?
自2019年以来,我国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纳入了专项附加扣除范围。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一定额度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扣除标准
首套房:贷款期限在2023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扣除额度为每年12000元;2024年1月1日后取得的,扣除额度调整为每年10000元。
二套房:自2019年1月1日起,无论贷款期限何时取得,均不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扣除。
适用条件
纳税人在申报当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贷款用于本人及其配偶购买自住住房。
住房贷款已备案。
住房贷款未用于投资或其他非自住目的。
计算方式
扣除额度按照实际发生数计算,超过扣除标准的利息支出部分不得扣除。例如,纳税人首套房贷款利息支出为15000元,可扣除额度为12000元。
减税效果
以年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首套房贷款利率5%、贷款期限20年为例:
扣除前:应纳税额为.2-20000=80000元。
扣除后:应纳税额为.2-12000-20000=58000元。
可享受的个人所得税减免额:80000-58000=22000元。
房贷个税专项附加税扣除,一年能节约多少钱?
房贷个税专项附加税扣除政策是一项帮助购房者减轻税务负担的政策,纳税人可以从其应纳个人所得税中扣除其符合条件的住房贷款利息。
适用范围:
购房用于个人居住,且贷款用于购买自住住房。
购房时间在2019年1月1日(含)以后。
纳税人为个人。
扣除标准:
首套房贷款利息:每年最高可扣除12万元。
二套房贷款利息:按照实际发生额的80%计算扣除额度,最高可扣除10万元。
计算公式:
应减免税额 = 贷款利息支出 × 扣除比例 × 适用税率
举例:假设:
首套房贷款金额为300万元,贷款期限为30年。
当前贷款利率为5.6%,贷款利息支出为28.2万元。
纳税人为个体工商户,适用税率为10%。
计算:
可扣除利息支出:28.2万元 × 100% = 28.2万元
应减免税额:28.2万元 × 10% = 2.82万元
一年可节约税款:
2.82万元
根据上述例子,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纳税人每年可通过房贷个税专项附加税扣除节约2.82万元的税款,这将大大减轻购房者的税务负担,减轻经济压力。
个税申报:专项房贷利息扣除比例
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时,购房者可以享受专项房贷利息扣除的优惠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扣除额度有限制,且扣除比例由纳税人自行选择。
扣除比例
当前,纳税人可选择的专项房贷利息扣除比例为:
10%
20%
选择建议
对于不同情况的纳税人,建议选择合适的扣除比例:
选择10%的情况:
房贷利息较低,处于个税起征点以下
对个税退税需求不大
选择20%的情况:
房贷利息较高,且超过个税起征点
对个税退税有较高的需求
扣除额度
专项房贷利息扣除额度为每年12,000元。无论选择10%还是20%的比例,扣除后的实际利息费用都为12,000元。
选择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扣除比例的选择会影响个人所得税的退税金额。选择较高的扣除比例,则可获得较多的个税退税;反之,则退税金额较少。
在确定扣除比例时,纳税人应综合考虑房贷利息金额、收入水平和退税需求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方案。
纳税人房贷专项附加扣除时间
自2019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首次购房且家庭新购住房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的,可以按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房贷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扣除期限为纳税人在申请年度扣除之日起开始,最长期限为240个月。
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包括:
首次购买住房
家庭成员在扣除年度内没有享受过房贷利息扣除
所购住房为家庭唯一住房且贷款期限不超过20年
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
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标准为:
贷款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扣除上限为12000元
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扣除上限为8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专项附加扣除只能在贷款期限内享受,且每月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当月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支出。
纳税人享受房贷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时,应当在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申报享受扣除。
这项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首次购房者的税收负担,促进住房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应当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