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民间借贷
2. 高利贷
3. 无效借贷
二、简答题
1. 民间借贷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2. 民间借贷的合同无效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3. 民间借贷中的利息如何计算?
三、案例分析
小明向老王借款10万元,约定月息5%,借期半年。半年后,小明无法偿还借款,老王以超过法定利息为由向法院起诉。法院应如何处理此案?
四、论述题
民间借贷中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民间借贷:自然人之间或者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因借贷关系产生的民事法律行为。
2. 高利贷:民间借贷中,出借人向借款人收取明显高于正常利息的利息的行为。
3. 无效借贷: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依法被宣布无效的借贷行为。
二、简答题
1. 民间借贷的法律性质:民事合同。
2. 民间借贷的无效情形: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不真实、违反法律规定、履行标的不合法。
3. 民间借贷中的利息:不超过年利率24%。
三、案例分析
法院应根据《民间借贷法》第25条的规定,认定超出法定利息部分的利息无效。小明应偿还老王本金10万元及法定利息。
四、论述题
防范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方法:
合同书面化,明确约定借贷金额、利息、还款期限等事项。
了解出借人的资信状况,避免借高利贷。
保留借款凭证,如借条、转账记录。
谨慎使用担保人,避免承担连带责任。
诉讼时效内向法院起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1 民间借贷案例讲解
民间借贷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但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纠纷。2021年,笔者团队受理了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例,现摘取两例进行讲解,以警示世人。
案例一:借条模糊导致纠纷
2018年,张某向李某借款人民币50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借条内容显示:“今借到李某现金伍拾万元整,于2020年12月31日前还清。”
2020年底,李某要求张某还款,张某却以借条约定不清为由拒绝还款。李某遂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借条未明确约定借款用途、利息等事项,导致借款关系模糊不清。最终,张某被判决偿还李某本金50万元。
案例二:抵押房产风险高
2021年5月,王某向赵某借款人民币100万元,并以其名下房产作为抵押。借款期限为1年,到期后王某无钱偿还。
赵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王某偿还借款并拍卖抵押房产。法院经审理发现,王某名下房产已抵押给银行,且银行已启动拍卖程序。最终,赵某未能拍卖抵押房产,也未能追回借款本息。
警示:
民间借贷须谨慎,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借条内容明确清晰,包括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还款期限等。
抵押房产前,务必了解房产权属状况,谨慎评估抵押风险。
借贷双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纠纷。
民间借贷案例分析题
李某向张某借款10万元,约定利息按月息3%计付。借款期限为一年。一年后,李某仅偿还本金,拒绝支付利息。张某遂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李某应支付利息。
答案
分析:
本案涉及民间借贷利息纠纷。根据《合同法》第210条,民间借贷利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国家规定的利率为贷款年利率24%,超过部分无效。本案中,双方约定的利息率为月息3%,折合年利率36%,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利率,因此利息约定无效。
判决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210条、第88条的规定:
贷款年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
利息约定无效的,不产生利息。
法院判决:
法院判决李某应支付利息,是错误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利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超过部分无效。本案中,约定的利息率无效,因此李某不应支付利息。
民间借贷试题
1. 什么是民间借贷?
2. 民间借贷合同的要件有哪些?
3. 民间借贷利率的限制是什么?
4. 非法民间借贷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5. 如何保护民间借贷中的合法权益?
答案
1. 民间借贷是指个人之间通过借条等凭证进行的借贷行为。
2. 民间借贷合同的要件:借款人、贷款人、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期限、违约责任。
3. 民间借贷利率的限制: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四倍为上限。
4. 非法民间借贷的法律后果:无效合同,追究刑事责任(如高利贷、暴力讨债)。
5. 保护民间借贷中的合法权益:
- 签订书面借条,明确借贷内容。
- 约定合理利息,避免高利贷。
- 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避免风险。
- 遇到纠纷及时协商或寻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