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年利率为 10%,按月计息,则年实际利率为:
1、年复利利率:
年复利利率指按复利计算时的一年期的利率,即任何一期未到期的利息也要计息。其计算公式为:
年复利利率 = (1 + 年利率 / 复利次数)^复利次数 - 1
本题中,年利率为 10%,按月计息,即复利次数为 12 次,代入公式得到:
```
年复利利率 = (1 + 0.1 / 12)^12 - 1 = 0.1047
```
因此,年复利利率为 10.47%。
2、年有效利率:
年有效利率指将按期计息改为年复利计息时的一年期利率,即一个计息期内的利息在计息期末一次性计息。其计算公式为:
```
年有效利率 = (1 + 年复利利率 / 复利次数)^(复利次数 - 1) - 1
```
代入本题数据得到:
```
年有效利率 = (1 + 0.1047 / 12)^(12 - 1) - 1 = 0.1051
```
因此,年有效利率为 10.51%。
综上,当年利率为 10%,按月计息时,年实际利率为 10.51%。
设年利率为 i,现存入 p 元。若计复利,n 年后可得的钱数为:
M = p (1 + i/m)^mn
其中,m 为每年复利次数。
复利计算原理
复利是指利息不断在原有本金上进行计算。假设年利率为 5%,那么第一年的利息是 5% p 元。第二年,利息将基于 p 元加上第一年的利息进行计算,即 (5% p) (1 + 5%)。以此类推,每年的利息都会被添加到本金中,并参与下一年的复利计算。
计算公式推导
假设每年复利 m 次。那么,一年后的复利本金为:
p' = p (1 + i/m)
两年后的复利本金为:
p = p' (1 + i/m) = p (1 + i/m)^2
以此类推,n 年后的复利本金为:
M = p (1 + i/m)^mn
实操示例
假设存入 1000 元,年利率为 5%,每年复利一次,5 年后的本息和为:
M = 1000 (1 + 0.05)^5 = 1276.28 元
设年利率为 i1,实际利率为 i2,若一年计息一次,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
i2 = (1 + i1) / (1 + i1) - 1
```
推导:
假设初始本金为 P。
一年后,按照年利率 i1 计息,本金增至 P (1 + i1)。
如果按照实际利率 i2 计息,则本金增至 P (1 + i2) = P (1 + i1) / (1 + i1) (1 + i2)。
因此,实际利率 i2 可以表示为:
```
i2 = (1 + i1) / (1 + i1) - 1
```
例子:
如果年利率 i1 = 5%,则实际利率 i2 = (1 + 0.05) / (1 + 0.05) - 1 = 0.0476,约为 4.76%。
意义:
实际利率考虑了复利的影响,而年利率仅考虑单利的影响。因此,在一年计息一次的情况下,实际利率通常低于年利率。
了解年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区别对于金融决策很重要,例如计算投资收益或贷款成本。
设年利率为10%,按月计息,则年实际利率为:
10.471%
计算公式:
年实际利率 = (1 + 年利率/12)^12 - 1
年实际利率 = (1 + 0.1/12)^12 - 1
年实际利率 = 1.10471 - 1
年实际利率 = 0.10471
年实际利率 = 10.471%
年实际利率与年利率的不同之处在于,年实际利率考虑了复利的因素,而年利率仅代表了一年的利息收入。当利率较高或计息周期较短时,年实际利率与年利率的差异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