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的出台时间
经营贷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贷款产品无法满足其长期的资金周转需求。因此,银行开始推出专门针对企业经营需要的贷款产品,称为经营贷。
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对中小企业实行贷款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首次提出了“经营贷”的概念。该通知规定,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可享受利率优惠,并鼓励银行提供中长期经营贷。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经营贷”的要求。该通知规定,银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完善经营贷管理办法。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通知》,其中对经营贷的定义、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经营贷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加大经营贷投放力度,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
经营贷,全称为个人经营性贷款,是一种专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提供经营周转资金的贷款产品。其最早出现的时间如下:
2009年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小微企业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在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小企业信贷服务工作的意见》。该意见鼓励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并明确提出了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概念和支持政策。
2010年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对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办理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这份指导意见为银行发放经营贷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2011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该通知提出,要将个人经营性贷款纳入小企业金融服务范围。
至此,经营贷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产品正式出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经营贷已成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
经营贷政策的出台时间:
2016年下半年,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银监会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适当延长经营贷款期限,并合理调整还款方式,支持其发展生产经营”。这是经营贷政策出台的最初版本。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信贷资金用途的通知》,明确指出“禁止将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经营贷等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炒股、场外配资行为”。该通知对经营贷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通知》,强调“优化贷款产品体系,扩大信贷有效覆盖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经营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2020年,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金融业服务延期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该通知为疫情期间经营贷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指导。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其中提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着力提高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普惠性、小微型、涉农贷款的覆盖率和可得性”。该意见为经营贷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营贷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商人通过发行债券或借贷资金进行贸易活动。在中世纪的欧洲,经营贷款也被广泛使用,当时的商人和工匠经常通过向富裕的投资者借贷来获取资金。
现代意义上的经营贷款制度出现在19世纪末的美国。1864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前身——国家银行系统成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借贷服务。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法案通过,建立了联邦储备体系,并授予其对信贷市场进行监管的权力。
此后,经营贷款制度在美国不断发展完善。1934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成立,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支持。1953年,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成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咨询服务。
在中国,经营贷款的正式制度出现在改革开放后。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贷款通则》,规定了贷款发放、使用和管理的原则。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贷款管理办法》,对经营贷款的管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如今,经营贷款已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借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