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借贷合同构成要件(借贷合同利息超过多少不受法律保护)



1、借贷合同构成要件

借贷合同构成要件

借贷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并承诺按约返还借款及利息的合同关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借贷合同的有效成立需具备以下要件:

1. 合法的主体

借款人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贷款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2. 合法的标的

借款标的物必须是金钱,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3. 合法的目的

借款用途不得违法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 合法的形式

原则上借贷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金额较小或短期借款,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应有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

5. 必要的条款

借贷合同应明确约定借款金额、期限、利息、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6. 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借贷合同的订立应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不得有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情况。

注意:

借贷双方均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责任。

借贷合同生效后,受法律保护。

若借贷合同不符合上述要件,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2、借贷合同利息超过多少不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规定,借贷合同的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出此利率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LPR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发布一次,反映各期限银行间拆借利率水平。目前一年期LPR为3.65%。因此,借贷合同的利率不得超过14.6%。

超过这一利率的借贷合同,将被视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债务人有权拒绝偿还超出法定利率的部分利息。

高利贷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秩序。借款人应谨慎借贷,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利率过高时,可向法院起诉维权。

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根据以下因素认定高利贷行为:

利率明显高于法定利率

债务人处于显失公平的弱势地位

债权人采取不正当手段逼迫债务人借款或收取利息

借贷双方应遵守法律规定,合理确定利率水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借贷合同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借贷合同的构成要件包括:

1. 标的物:借贷的标的物必须是金钱或其他可替代物,且数量或者金额确定。

2. 当事人:借款人承诺借用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其他可替代物,并在约定期间内偿还;贷款人承诺出借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其他可替代物,并在约定期间内收取利息和收回本金。

3. 合意:借贷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明确借贷金额、利息、期限等条款。该合意可以以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达成。

4. 交付:贷款人将借款金额交付给借款人。交付可以是现金交付、银行转账或其他方式。

5. 利息: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向贷款人支付利息。利息可以是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

6. 期限:借贷合同约定借款人偿还借款的期限。期限可以是特定的日期,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期间。

7. 担保:为了保障贷款人的债权,借贷合同可以约定担保条款,如抵押、质押、保证等。

上述要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些要件,才能构成有效的借贷合同。

4、借贷合同构成要件有哪些

借贷合同构成要件

借贷合同是一种特定的债权合同,其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1. 合法有效的借贷意思表示

借贷双方当事人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意思表示真实、合法。借款人具有偿还能力,出借人具有出借能力。

2. 借贷标的合法明确

借贷标的必须是金钱或者其他有价物,且数量和种类明确。

3. 借贷期限明确

借贷期限可以是确定期限,也可以是不定期限。确定期限应明确始期和届期;不定期限时,出借人有权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借款。

4. 利息约定

利息是借款人对出借人的报酬,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约定利息时,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利率。

5. 担保措施(可选)

为了保证借贷合同的履行,当事人可以约定担保措施,例如抵押、质押、保证等。

6. 书面形式(可选)

借贷合同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书面形式可以是借条、借款合同等。

具备上述构成要件的借贷合同才能成立,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遵守借贷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上一篇:网贷有没有权利冻结别人银行卡(欠网贷他有权利冻结个人的其他银行卡里的钱吗)


下一篇:微粒贷信用度不够(微粒贷信用评分不足以后还能用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home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