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分类按逾期天数划分表
本表用于对逾期欠款进行分类,便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管理和处理不良贷款。
| 等级 | 逾期天数 | 描述 |
|---|---|---|
| 一级 | 0-29天 | 刚逾期,通常不会采取强制措施 |
| 二级 | 30-59天 | 短期逾期,可能涉及催收联系 |
| 三级 | 60-89天 | 中期逾期,可能采取法律行动 |
| 四级 | 90-179天 | 长期逾期,通常视为不良贷款 |
| 五级 | 180天及以上 | 严重逾期,已进入催收或法律程序阶段 |
分类依据:
逾期天数:自贷款到期日起的实际逾期天数。
分类目的:
及时识别和管理逾期风险。
采取适当的催收和处置措施。
准确反映不良贷款的余额和风险水平。
满足监管要求(例如,中国银监会)。
注意事项:
本表仅作为一般参考,具体分类规则可能因不同金融机构的政策和实践而有所差异。
逾期欠款的分类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调整。
对于严重逾期且无法追回的欠款,金融机构可能将其作为呆账处理。
五级分类按逾期天数划分表信用贷
信用贷是指贷款机构向信用良好的个人或企业发放的,用于购房、消费或其他用途的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通知》(银发〔2012〕289号)的规定,信用贷逾期天数分为以下五级:
正常类(D0):贷款按时还本付息,或逾期天数不超过30天。
关注类(D1):贷款逾期天数超过30天,但不超过90天。
次级类(D2):贷款逾期天数超过90天,但不超过180天。
可疑类(D3):贷款逾期天数超过180天,但不超过360天。
损失类(D4):贷款逾期天数超过360天,或贷款机构认为贷款已发生损失。
逾期天数划分表
| 逾期天数 | 类别 |
|---|---|
| ≤30天 | 正常类(D0) |
| 31-90天 | 关注类(D1) |
| 91-180天 | 次级类(D2) |
| 181-360天 | 可疑类(D3) |
| ≥361天 | 损失类(D4) |
影响因素
逾期天数分类对信用贷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影响逾期天数分类的因素包括: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贷款用途
贷款期限
抵押或担保情况
作用
五级分类按逾期天数划分表帮助贷款机构识别和管理信用贷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调整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或启动催收程序,以降低损失。
逾期天数五级分类表
为了规范逾期债务管理,并根据逾期天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特制定五级分类按逾期天数划分表:
逾期等级 | 逾期天数
------- | -----------
正常 | 0-30天
关注 | 31-90天
次级 | 91-180天
可疑 | 181-360天
损失 | 361天以上
分类依据:
逾期天数是根据债务人实际还款日期与合同或约定还款日期之间的差额计算。逾期天数的计算从到期日次日起算。
分类说明:
正常:债务人按时还款或逾期时间不超过30天。
关注:债务人逾期时间在31-90天之间,需要关注其还款意愿和能力。
次级:债务人逾期时间在91-180天之间,表明其还款能力存在一定问题。
可疑:债务人逾期时间在181-360天之间,其偿还能力较差,存在较大风险。
损失:债务人逾期时间超过361天,表明其已基本丧失还款能力,应计入损失。
分类措施:
不同的逾期等级对应不同的风险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
正常:加强日常催收管理。
关注:及时联系债务人,了解其逾期原因,制定还款计划。
次级:采取更严格催收措施,并考虑采取法律行动。
可疑:逐步加大催收强度,积极处置抵押或质押物。
损失:计提坏账准备金,并采取必要的法律程序追偿。
通过严格按照五级分类按逾期天数划分表对逾期债务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及时识别和控制风险,有效降低信贷损失。
逾期天数与五级分类对应关系
逾期天数是评定贷款风险的重要依据,与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五级分类密切相关。五级分类是指根据贷款逾期天数和还款情况,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逾期天数与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如下:
正常类:贷款按时还本付息,或逾期天数不超过30天。
关注类:贷款逾期天数在31-90天之间,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贷款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还款保证,或
贷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但因暂时困难而逾期。
次级类:贷款逾期天数在91-180天之间,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贷款人已采取措施解决逾期问题,但效果不佳,或
贷款人虽有还款能力,但还款意愿不强。
可疑类:贷款逾期天数在181-360天之间,或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贷款人已停止还款,或
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且贷款已遭受重大损失。
损失类:贷款逾期天数超过360天,且已确认已遭受全部损失。
逾期天数与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对于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银行通过分析逾期天数,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有风险的贷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