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规定 2021 年最新法律条款
一、保护借款人权益
借贷双方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借款人有权查阅借贷合同并了解贷款用途。
借贷双方不得约定超过国家法定保护利率的利息。
二、限制高利贷
最高法院规定,年利率超过 24% 的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
出借人收取高利贷的,借款人可以要求利息返还,但应返还已收取的本金。
司法机关对高利贷行为将依法惩处。
三、保护出借人利益
借款人应按照借贷合同约定及时还款。
借款人逾期还款的,出借人有权要求借款人偿还逾期利息。
借款人恶意拖欠贷款的,出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其他规定
口头借贷不得超过 2 万元,超过部分不予保护。
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借贷合同,并约定利息、还款方式等条款。
借贷合同违反法律规定的,法院可以宣告无效。
民间借贷应遵循法律规定,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高利贷,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间借贷的规定2021年最新法律条款:
1. 利率限制: 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含)。
2. 书面约定: 借贷双方应订立书面借条,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期限等内容。
3. 担保: 借贷双方可以约定担保人担保还款。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4. 催收限制: 债权人催收债务时应遵循合法合理的方式,不得骚扰、恐吓债务人。
5. 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6. 强制执行: 法院对民间借贷纠纷作出的生效判决,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7. 利息保护: 借款人已经偿还的利息超过合同约定的利息部分,债权人应返还超额利息。
8. 违约责任: 借款人逾期还款或未按约定的方式还款,债权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9. 抵押权: 借贷双方可以约定抵押权,以担保借款人的还款义务。
10. 无效条款: 排除或限制债权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借贷合同条款无效。
民间借贷的规定2021年最新法律条款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作出了新的规定。
其中,针对民间借贷利率问题,该规定明确:
借款合同对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借款合同对利率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率不超过六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出借人主张利率超过六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该规定还对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进行了调整,规定:
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诉讼时效为三年;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诉讼时效为二年。
该规定还对民间借贷中的担保合同、保证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充分保障民间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纠纷处理中,债务人不能以没有实际收到借款为由抗辩,但出借人应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借款事实。
2021 年民间借贷最新法律条款
《民法典》第684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是自然人之间为借贷金钱或其他物品而订立的合同。借贷双方应当协商约定利率,以书面形式载明借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事项。
利率限制:
- 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
- 超过上述利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还款方式:
- 借款期限不得超过 20 年。
- 还款方式可以一次还清或分期还款。
担保:
- 民间借贷可以约定担保,但担保人只能是自然人。
- 担保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违约责任:
- 借款人逾期还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 借款人经催告后仍不还款的,贷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
证据要求:
- 民间借贷合同应当有书面证据。
- 借款人否认借贷关系的,贷款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存在借贷事实。
特别提示:
- 民间借贷应谨慎,借贷双方应仔细协商,明确借贷条件。
- 借款人应按时还款,避免违约。
- 如果发生纠纷,建议通过协商解决,或向人民法院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