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以溢价发行债券时,每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包括两部分:
1. 债券面值利息
这是债券每年支付给投资者的固定利息金额。
2. 溢价摊销
这是债券发行时收到的溢价在债券存续期内平均摊销到每期的费用。
计算公式为:
每期实际利息费用 = 债券面值利息 + 溢价摊销
溢价摊销 = 溢价 ÷ 债券存续年限
例如,一家企业发行了一笔面值为 1000 万元、票面利率为 6%、存续期为 5 年的债券,并以 1050 万元的价格发行。
债券面值利息 = 1000 万元 × 6% = 60 万元
溢价 = 1050 万元 - 1000 万元 = 50 万元
溢价摊销 = 50 万元 ÷ 5 = 10 万元
每期实际利息费用 = 60 万元 + 10 万元 = 70 万元
因此,每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为 70 万元。
当企业以溢价发行债券时,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并不等于票面利息。这是因为溢价发行需要企业一次性支付高于债券面值的金额,这部分溢价金额将在债券持有期内分摊为折旧费用,而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则由票面利息和折旧费用共同构成。
具体而言,每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计算公式为:
实际利息费用 = 票面利息 + 折旧费用
其中,折旧费用 = (溢价金额 / 债券期限)
例如,一家企业发行面值为100万元的债券,期限为5年,利率为6%。如果以105万元溢价发行,则每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计算如下:
溢价金额 = 105万元 - 100万元 = 5万元
折旧费用 = 5万元 / 5年 = 1万元
票面利息 = 100万元 6% = 6万元
实际利息费用 = 6万元 + 1万元 = 7万元
因此,虽然票面利息为6万元,但由于溢价发行,每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为7万元。这部分多出的费用将计入当期损益表,增加财务费用。
企业溢价发行债券时,每期应负担的实际利息支出为:
债券名义利率 × 债券面值
溢价部分的利息支出,计入发行债券当期的相关负债科目,后期按摊销原则转入利息支出科目。该溢价利息支出是债券发行成本的一部分,会摊入债券的整个存续期。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应负担的实际利息支出 = 债券名义利率 × 债券面值 + 债券溢价 / 债券存续期
其中:
债券名义利率:债券票面利率
债券面值:债券实际发行的金额
债券溢价:债券发行价格高于面值的部分
债券存续期:债券从发行日起到到期日之间的年数
按溢价发行债券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发行债券时,如果发行价格高于债券面值,即按溢价发行,其会计处理如下:
贷记:
债券溢价账户:按溢价金额贷记,反映筹集资金超过债券面值的部分。
影响:
资产增加:债券溢价账户的贷记增加了企业的总资产。
负债增加:债券面值部分记入负债,增加了企业的总负债。
权益增加:债券溢价属于权益性项目,增加了企业的净资产。
后续处理:
债券在存续期内,债券溢价将通过有效期摊销的方式计入损益表。通常,溢价摊销采用直线法,即在债券存续期内将其平均摊销至各期利息费用。
例如:
一家企业发行面值为100万元的债券,发行价格为110万元。则:
贷记债券溢价账户:10万元
贷记债券负债账户:100万元
净资产增加:10万元
在债券存续期内,每年将摊销债券溢价的1/10,即1万元,计入当期利息费用。
按溢价发行债券的会计处理,反映了企业筹集资金的实际成本,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