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方减少贷方增加的科目,是指在复式记账法中,当发生经济业务时,在会计分录中,借方科目的金额减少,而贷方科目的金额增加的科目。
这类科目主要包括:
资产类科目: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费用类科目: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当上述资产类科目发生减少时,借方金额减少,反映资产的价值下降或减少。而当费用类科目发生增加时,贷方金额增加,表示企业的费用支出有所增加。
负债类科目:
长期负债
短期负债
当负债类科目发生减少时,借方金额减少,代表债务的偿还或减少。
权益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
当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发生减少时,借方金额减少,表示所有者投资或利润分配的减少。
理解借方减少贷方增加的科目对于复式记账法中的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编制至关重要。通过正确使用这些科目,企业可以准确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复式记账法中,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记录着不同的会计事物,其含义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对于资产账户来说,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如现金账户,借方记录收到现金的增加,贷方记录支付现金的减少。
对于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来说,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如应付账款账户,借方记录支付应付账款的减少,贷方记录收到应付账款的增加;所有者投入账户,借方记录投入减少,贷方记录投入增加。
对于收入和费用账户来说,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如销售收入账户,借方记录销售收入的增加,贷方记录销售成本的减少;管理费用账户,借方记录管理费用的增加,贷方记录管理费用的减少。
需要记住的是,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账户,只有在了解了账户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借方和贷方记录的含义。
借方减少贷方增加的科目
在会计核算中,某些科目在记账时遵循借方减少贷方增加的原则。这些科目主要包括:
1. 资产科目:记录企业拥有的财产和资源,如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当资产减少时,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2. 费用科目: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采购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等。当费用发生时,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3. 损失科目:反映企业在经营中发生的损失,如坏账损失、盘亏损失等。当损失发生时,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4. 所有者权益科目:记录企业所有者的投资和收益,如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当所有者权益减少时,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借方减少贷方增加的科目并不适用于所有科目。例如收入科目、负债科目和权益科目遵循借方增加贷方减少的原则。
理解借方减少贷方增加的原则对于准确记录经济业务和编制财务报表至关重要。通过正确遵循这一原则,可以确保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借方减,贷方增
资产类
现钞银行减,物品物资存货增
固定资产折旧累积增,维持增值减
负债类
应付账款减,现金银行付息增
长期负债还款减,应付利息增
权益类
实收资本减,股利盈余分配增
利润分配减,未分配利润增
其他类
收入减,费用增
费用减,收入增
损失减,收益增
特殊情况
盘点盈余、坏账转销:资产增、负债减
盘点亏损、坏账准备:资产减、负债增
口诀记忆
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资产负债记相反。
费用收入,增减相仿,
特殊情况要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