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服务费归入哪一科目?
贷款服务费是指贷款机构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向借款人收取的费用,通常包括评估费、鉴证费、律师费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应将贷款服务费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手续费、财务顾问费、汇兑损益等费用。贷款服务费属于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因此应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计提原则
贷款服务费应在发生时进行计提,并按其有效期分摊入当期损益。例如,一笔贷款的评估费为10,000元,有效期为3年,则应将该费用分摊入3年的财务费用,每年计提3,333元。
会计分录
收到贷款服务费时:
借:银行存款/现金 10,000
贷:财务费用-贷款服务费 10,000
毎月计提贷款服务费时:
借:财务费用-贷款服务费 3,333
贷:递延贷款服务费 3,333
贷款到期冲回递延贷款服务费时:
借:递延贷款服务费 3,333
贷:财务费用-贷款服务费 3,333
贷款服务费收取20%合法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贷款服务费不能超过贷款金额的2%。因此,收取20%的贷款服务费显然是违法的。
《关于整顿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3〕19号)中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向借款人收取的贷款服务费不得超过贷款本金的2%。
贷款服务费属于金融服务费用,受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上限约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个人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9〕219号),个人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150%。
因此,贷款服务费收取20%不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还涉嫌高利贷行为。借款人如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贷款服务费20%是否违法?
我国《民间借贷法》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202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小贷公司向借款人收取的服务费、手续费等费用,不得高于贷款本金的10%。
因此,若贷款服务费超过贷款本金的10%,则涉嫌违法。贷款服务费20%明显超过这一限额,因此违法。
违法收取贷款服务费的后果包括:
借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多收取的服务费;
相关部门可以依法对放贷机构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放贷机构的信誉受损,可能影响其未来的业务开展。
因此,借款人应谨慎借贷,仔细了解贷款条款和服务费收费标准,避免落入违法借贷陷阱。如遭遇违法放贷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或寻求法律援助。
贷款服务费是指借款人为取得贷款而支付给贷款机构的费用,是借款成本的一部分。贷款服务费的会计处理如下:
1. 资本化处理
当贷款服务费与贷款融资密切相关,预计在贷款存续期内持续产生收益时,应将其资本化,计入贷款成本,摊销至贷款存续期。
2. 费用化处理
当贷款服务费与贷款融资无关,或无法合理估计其未来收益时,应将其直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表中的"利息费用"或"其他费用"科目。
会计分录
资本化处理:
借:贷款(或其他应付贷款)
贷:借款成本
费用化处理:
借:利息费用(或其他费用)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注意:
贷款服务费的会计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反映其经济实质。
对于长期贷款,贷款服务费应根据贷款存续期的有效利息法进行摊销。
国家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借款费用》对贷款服务费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