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业,中介与银行客户经理串通放贷的行为屡见不鲜。他们往往勾结起来牟取不当利益,损害银行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中介在贷款过程中扮演着牵线搭桥的角色,负责寻找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而客户经理则是银行内部负责审批贷款的人员。双方一拍即合,中介利用其人脉优势寻找借款人,而客户经理则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放贷。
这种串通放贷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虚构借款人信息:中介伪造借款人的收入、资产等证明材料,以达到贷款条件。
贷款用途不真实:贷款资金用于非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例如用于投资或赌博。
过桥贷款:借款人先向中介支付一笔资金,从中介处取得贷款资格证明,然后再向银行申请贷款。
串通放贷的后果十分严重。对于银行来说,增加了贷款违约的风险,损害了声誉。对于借款人来说,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打击中介和银行客户经理串通放贷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例如,加强对贷款中介的监管,严查违规放贷行为;提高银行客户经理的准入门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同时,广大借款人也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贷款渠道,仔细审查贷款合同,对虚假中介和不法客户经理提高警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介和银行客户经理串通放贷的违法性
中介和银行客户经理串通放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
1. 违反《商业银行法》
《商业银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独立自主地行使信贷管理职权,不得因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关系而违反信贷原则。中介与客户经理串通放贷,破坏了银行的独立信贷审查制度,违反了该法律规定。
2. 违反《贷款通则》
《贷款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应当遵循“风险控制、效益优先、审慎高效”的原则。中介与客户经理串通放贷,往往绕过银行正常的审查程序,增加了贷款风险,违反了贷款通则的基本原则。
3. 违反《刑法》
在严重的情况下,中介与客户经理串通放贷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行贿受贿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受到刑事追究。
4. 后果和影响
中介和银行客户经理串通放贷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包括:
损害银行信誉,增加金融风险
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破坏金融市场秩序,扰乱正常的金融运行
5. 防范措施
为了预防和打击中介和银行客户经理串通放贷的行为,需要加强以下措施:
完善银行信贷审查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对中介和客户经理的监管,杜绝利益输送
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