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银行误将等额本金贷成等额本息,还款者蒙受不小损失
近日,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某银行申请了一笔房贷,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她办理的是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但当她拿到还款计划表时却发现,实际办理的却是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据王女士介绍,她当时向银行明确表示希望办理等额本金还款,因为这种方式前期还款额较大,但利息负担较小,总还款额比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少。银行工作人员却误将她的申请办理成了等额本息还款。
由于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前期还款额较小,利息负担较大,王女士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她多次向银行反映情况,但银行始终以“系统设置错误”为由拒绝更正。
记者了解到,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是两种常见的房贷还款方式,各有优缺点。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前期还款额较大,但利息负担较小,总还款额较少;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前期还款额较小,利息负担较大,总还款额较多。
业内人士提醒,借款人在办理房贷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还款计划表,确认还款方式是否与自己的意愿一致。如果发现银行误将还款方式办理错误,要及时向银行反映情况,并要求银行更正。
因银行过失造成房贷还款方式错误,导致利息支出增加。以下是解决方法:
1. 沟通协商:
立即联系银行,说明情况并提供证据,如错误通知书或原始申请材料。
表达对错误的担忧和利息损失的诉求。
要求银行纠正错误并重新计算贷款余额和还款计划。
2. 提交申诉:
如果银行不予纠正,可向银行客服或监管机构提交正式投诉。
提供详细说明、证据并寻求解决方式。
监管机构如中国银保监会可介入调查和调解。
3. 法律援助:
如果投诉无效,可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法律援助。
律师可以代表提出诉讼,要求银行赔偿利息损失并更正贷款方式。
4. 风险提示:
发现错误后应立即采取行动,避免利息损失进一步扩大。
保留所有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与银行的沟通证据。
如果银行纠正错误,应仔细审查更新后的贷款计划,确保正确执行。
当银行在贷款中将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搞错时,是否应该找卖房人承担责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
根据我国《民法典》,卖方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如果房屋存在质量问题或信息披露不准确,卖方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在贷款错误的情况下,银行是贷款合同的另一方,卖方并不直接参与贷款过程。
从法律角度看,银行与购房者之间形成了贷款合同关系,而卖方与购房者之间则是买卖合同关系。这两个合同是独立的,卖方对银行贷款错误不承担直接责任。
因此,在银行贷款错误的情况下,购房者应该首先向银行追究责任。如果银行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则购房者可以要求银行更正错误,或者承担由此产生的损失。
如果银行不承认错误,购房者可以考虑以下法律途径:
1. 起诉银行,要求银行承担合同违约责任。
2. 向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要求银行纠正错误。
3. 通过消费者协会或其他民间组织寻求帮助。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卖方在售房过程中存在故意隐瞒或欺骗行为,导致购房者对贷款错误产生误解,则卖方可能承担一定责任。但是,购房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卖方的过错。
当银行贷款错误时,购房者应该首先向银行追究责任。如果银行不承担责任,购房者可以考虑法律途径或寻求其他方式寻求帮助。卖方通常不承担直接责任,但如果存在故意隐瞒或欺骗行为,则可能承担一定责任。
房贷银行将等额本金错算成等额本息,对借款人来说,会造成以下影响:
利息支出变多:等额本息的利息支出前重后轻,而等额本金则相反。错算成等额本息,会导致借款人前期支付的利息更多,总体利息支出增加。
每月还款额增加:等额本息的每月还款额固定,而等额本金则随着本金减少而递减。即使每月还款额相同,错算成等额本息也会导致借款人前期还款压力更大。
借款期限拉长:由于每月还款额增加,借款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还清贷款,借款期限会相应延长。
如何解决:
及时发现错误:借款人应及时查看账单或联系银行,核实还款方式是否正确。
与银行沟通协商:一旦发现错误,借款人应立即与银行沟通,说明情况并提出更正要求。
提供证据:借款人可以提供贷款合同、还款计划等相关文件,证明银行存在错误。
重新计算和调整:经沟通确认错误后,银行会重新计算贷款并调整还款计划,使之符合正确的还款方式。
避免影响征信:借款人应积极配合银行更正错误,避免因逾期还款影响个人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