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生效之日止的利息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判决生效之日止的利息,是指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至实际履行完毕之日止,债务人应当支付的利息。
利息计算的基准利率是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对于未约定利息的借款合同,以及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未约定利息的,适用利率为同类贷款基准利率。
利息计算从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对于尚未判决的案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担保情况,裁定冻结被申请人的银行存款、其他资金、股权、债券、商品、船舶、航空器、车辆、房地产等财产。
支付利息的期限为至被执行人实际履行给付义务之日止。如果被执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给付义务,利息仍然继续计算。
支付利息的责任主体为被执行人。如果被执行人有多个,则可以由被执行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利息的支付方式可以为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时支付利息,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判决生效后无力偿还,债务人应当积极主动与债权人协商,争取达成新的还款方案。
协商还款方案
债务人可向债权人提出分期还款、延期付款或减免债务的请求。双方协商一致后,应签订书面还款协议,明确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和债务减免的具体内容。
申请执行异议
如果债权人拒绝协商或协商不成,债务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之诉。法院将审查债务人的无力偿还能力,如果确有困难,可以裁定中止或者终结执行程序。
申请破产清算
对于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将对债务人的资产进行清算,变卖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务。
法律援助
经济困难的债务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协助债务人处理债务问题。
保护债务人合法权益
债务人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债权人不得采取暴力催收或非法扣押债务人财产等手段。债务人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判决生效后10天内不还钱,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债权人可以向作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根据生效判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户、查封拍卖其财产等。
2. 申请追加利息
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至实际还款之日,被执行人应当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追加利息。
3. 请求法院采取罚款或拘留措施
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债权人还可以请求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督促其履行义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执行人在履行期间未履行的,强制执行后,仍拒不履行的,法院将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期限为15日至30日。
注意:
申请强制执行需要支付一定的执行费用。
申请追加利息需要在一定期限内提出,逾期将丧失权利。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判决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判决生效后转移财产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认定为逃避债务的行为。法院对此类行为有权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执行法院的处罚措施
对于判决生效后转移财产的行为,执行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追回转移的财产:法院有权追回被执行人转移的财产,并将其用于偿还债务。
罚款: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处以罚款,以惩罚其逃避债务的行为。
拘留:如果被执行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转移财产又无法追回,法院可以将其拘留。
处理转移财产的具体程序
当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财产的行为时,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异议。执行法院经审查后,如果确认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情况属实,则会采取上述处罚措施。
债权人的权利
如果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后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追究被执行人配偶、近亲属或其他知道转移财产情况的人员的民事责任。
法律后果
判决生效后转移财产的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损害被执行人的信誉。因此,债务人应自觉履行法院判决,避免逃避债务的行为,以免受到法律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