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征信多久消除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个人信用影响重大。一般情况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保存 5 年。但若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可以提前消除不良记录:
履行完毕法律义务:当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后,法院会出具解除失信被执行人限制的证明,失信信息将从征信系统中删除。
执行完毕: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已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则失信信息也会被删除。
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履行和解协议约定的义务,并经法院确认后,失信信息可予以删除。
撤销执行:法院对申请执行人的执行申请予以撤销,则失信信息可予以删除。
复议或申诉成功:被执行人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有异议,通过复议或申诉途径,证明名单信息有误,则失信信息可予以删除。
需要提醒的是,被删除的失信信息并不意味着征信记录完全恢复。征信系统仍会保留被执行人曾失信的记录,这可能会对个人今后的贷款、就业、招标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被执行人应积极履行法律义务,避免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失信被执行人影响征信期限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法院判决或裁定生效后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且情节严重的当事人。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会被纳入征信系统,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将被纳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对外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影响征信的期限为:
自公布之日起5年;
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義務后,人民法院应及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移除其信息;
因自动履行、和解或执行和解协议等原因使执行程序终结的,人民法院应在终结执行程序之日起15日内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移除其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被移除后,征信记录仍会保留一段时间的查询记录。这段时间的长短因不同的征信机构而异,一般为3-5年。因此,失信被执行人即使已经履行义务并被移除名单,其征信记录仍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避免失信被执行人对征信造成不良影响,建议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若因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应及时与债权人协商或向法院申请延期、分期履行等。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不仅有利于个人经济活动,也有助于提升社会信誉度。
失信被执行人指的是因在经济活动中失信而被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认定,并向社会公布的自然人或法人。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会上传至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向社会公布。
根据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自公布之日起,将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留存5年。在这5年内,失信被执行人的征信信息将对个人或企业产生以下影响:
信用评分降低:失信信息会对个人的信用评分造成重大影响,导致征信评分降低。
贷款受限: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会优先考虑信用评分较高的申请人,失信被执行人可能难以获得贷款。
信用卡申请受限:失信被执行人在申请信用卡时也会遇到困难,银行可能会拒绝其申请或要求其提供担保。
其他经济活动受限: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还会被共享给其他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影响其参与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经济活动。
社会负面评价: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向社会公布,会导致其社会形象受损,受到社会的负面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留存期限为5年,5年后将自动从征信系统中删除。但是,在此期间,失信被执行人可以通过履行法定义务,比如偿还债务、缴纳税款等,向法院申请撤销限制消费措施。一旦法院撤销措施,失信信息将立即从征信系统中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