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不少人的工作和收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全国逾期人口已达1.04亿人,其中逾期90天以上的逾期人口为3600万人。
逾期人口的激增,主要原因还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疫情导致经济下行,不少企业纷纷裁员减薪,导致很多人失去了收入来源,难以按时偿还贷款。疫情期间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逾期还款,进一步加剧了逾期人口的增加。
逾期人口的增加,不仅会给个人带来信用问题,也会对金融机构造成一定的影响。逾期贷款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从而影响其资金流动性和盈利能力。
为了应对逾期人口激增的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逾期还款;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逾期客户进行风险分类,合理处置逾期贷款等。
面对逾期人口的增加,广大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主动联系金融机构协商还款,避免产生逾期记录,影响个人信用。
2021年全国逾期人数官方并未公布。但从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末,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96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8.1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只是逾期行为的一种衡量指标,它不包括逾期时间较短的逾期行为。实际逾期人数肯定要比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所反映的人数要多。
逾期行为的背后往往反映着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可能是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或者遭遇突发事件,导致无力按时偿还贷款。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个人消费贷款逾期率为1.86%,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
逾期行为不仅会损害个人信用记录,还会面临高额罚息和滞纳金,严重时甚至会被起诉。因此,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出现逾期行为。如果遇到财务困难,应及时与贷款机构沟通,寻求帮助。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信贷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总额为2.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47亿元。其中,个人逾期贷款1.0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信贷逾期的部分数据,不包括信用卡逾期等其他类型的逾期贷款。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主要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1034.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2.67亿元。
由此可见,全国逾期贷款的规模不容小觑。其中,个人逾期贷款的增加尤为明显,这可能与疫情对就业和收入造成的影响有关。近年来消费信贷快速增长,也导致部分借款人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从而增加了逾期的风险。
逾期贷款的增加不仅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还会带来社会稳定风险。因此,有关部门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引导理性消费,帮助借款人妥善解决债务问题,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和谐。
全国逾期欠款人数庞大,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国逾期还款人数已超过 1 亿人,逾期欠款金额超过 3 万亿元。
逾期还款的主要原因包括:
收入不稳定,无法按时还款;
消费过度,超出了自己的偿还能力;
突发事件,如疾病或失业,导致收入锐减;
信贷机构风控不足,导致高风险人群获得贷款。
逾期还款会对个人产生严重后果,包括:
征信受损,影响后续贷款和信用卡申请;
罚息和滞纳金增加,加重债务负担;
催收骚扰,对个人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
严重时可能被提起诉讼,甚至面临财产被查封的风险。
为解决逾期还款问题,需要多方联动:
政府部门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征信体系;
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风控水平,合理发放贷款;
个人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
建立健全债务救助机制,帮助逾期还款人群缓解债务压力。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逾期还款人数,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