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刑法关于民间借贷的条款
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民间借贷的刑事条款作出了调整,主要内容如下:
非法高利贷罪
对非法放贷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非法放贷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套路贷罪
对以借贷为名,采用虚假诉讼、非法拘禁、暴力威胁等手段,迫使被害人签订虚高的借款合同或者“砍头息”协议,骗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虚假借贷诈骗罪
对以虚构借款事实骗取贷款或者骗取担保,造成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些条款的调整加强了对民间借贷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了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进行非法高利贷活动。
借款合同应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方式等内容,避免纠纷。
遇到套路贷等违法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借贷要谨慎,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
最新民间借贷法律规定2020适用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法人与自然人之间或其他组织之间,非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以借款为目的而进行的资金转让行为。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的法律适用作出了新的规定。
一、保护合法民间借贷
法律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关系,借贷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借条,借条应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主要内容。
二、借款合同利率不得显失公平
借款合同约定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即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三、借贷合同格式条款效力
借贷合同中以格式条款免除或者减轻借款人还款责任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四、限缩担保责任
保证人不得超过三人,且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主债权和担保债权应当一并转让,不能分割转让。
五、录音证据效力
民间借贷中,当事人通过录音形式保留的证据,在保证录音内容真实的前提下,有证据证明录音真实,可以作为认定民间借贷关系、借款金额等事实的依据。
六、规范民间借贷诉讼
民间借贷诉讼中,原告应当对借贷关系的存在以及已经履行借款合同的证据负有举证责任。
以上是最新民间借贷法律规定中的部分内容,旨在更好地保护民间借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五)》之民间借贷案件部分解读
为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五)》(以下简称《解释五》),对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适用法律作出具体规定。
一、自然人借贷金额上限
《解释五》规定,出借人向自然人借款的,以借款人申请贷款日的年利率四倍为上限,超出部分无效。利率未超过年利率四倍的,不属于高利贷。
二、自然人转借套取资金
自然人以个人名义向金融机构贷款后,又转借给他人,以谋取利息差的,以转借人的实际利率为准。如果超过年利率四倍的,超出部分无效。
三、企业借贷利息约定
企业法人在向其他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或其他组织借款时,双方协商约定的利率无上限。但借贷双方利用不正当手段,规避法律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限制,以谋取非法利益的,法院可认定无效。
四、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解释五》明确,民间借贷合同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即为有效合同。但以下情形除外:
违反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以博取暴利为目的,违反等价有偿原则的。
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
《解释五》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民间借贷行为,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最新刑法关于民间借贷的条款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非法放贷行为进行了修改,具体条款如下:
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高利转贷或者转让债务等方式牟取暴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条所称高利,是指超过国家规定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
第二百六十六条
明知他人从事拐卖妇女、儿童或者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周转、清收债务、伙同追讨债务等帮助的,以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共犯论处。
《刑法修正案(十一)》强化了对非法放贷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对非法放贷行为的处罚标准,有效遏制了高利放贷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借款人应通过正规渠道借款,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放贷人应遵守法律规定,以合法方式放贷,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