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的息税前利润 (EBIT) 大于每股收益 (EPS) 无差别点的关键原因在于:
杠杆效应:EBIT 是息税前的利润,而 EPS 考虑了利息支出,因此,对于有债务的公司,当 EBIT 相同时,EPS 将低于 EBIT。
股权摊薄:EPS 考虑了所有普通股和摊薄股票的稀释效应,而 EBIT 则不考虑这些因素。因此,当公司发行新股或可转换证券时,EPS 将被摊薄,导致 EPS 低于 EBIT。
非经常性项目:EBIT 通常不包括非经常性项目(例如资产减记或重组费用),而这些项目可能会影响 EPS。因此,如果公司出现重大非经常性项目,EPS 可能低于 EBIT。
税收影响:EPS 考虑了税收,而 EBIT 则不考虑。如果公司的有效税率高于正常水平,这将进一步降低 EPS,使其低于 EBIT。
无差别点是 EBIT 和 EPS 相等的点。由于杠杆效应、股权摊薄、非经常性项目和税收影响等因素,无差别点的 EBIT 通常大于 EPS。
预期息税前利润(EBIT)大于每股收益(EPS)无差别点,意味着企业无差别于筹资方式,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成本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债务筹资有以下优势:
利息费用可抵扣税款。利息费用可在计算所得税前从EBIT中扣除,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这导致更高的EBIT,从而提高了债务筹资的吸引力。
财务杠杆效应。债务筹资可以通过增加财务杠杆效应来提高股东权益回报率。杠杆效应指的是将债务用于增加股权回报率的做法。当EBIT大于EPS无差别点时,财务杠杆效应可以提高EPS。
虽然债务筹资有优势,但企业也需要考虑以下风险:
债务负担增加。债务筹资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这可能会导致较高的利息支付和财务风险。
违约成本。未能履行债务义务可能会导致违约,带来严重的财务后果。
因此,企业在决定无差别点筹资方式时,应权衡债务筹资的优势和风险。当EBIT大于EPS无差别点时,债务筹资可以提供税收优势和财务杠杆效应,从而提高股东权益回报率。
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别点算出的息税前利润时,企业可能会选择采用负债而不是股权融资。这主要以下原因:
利息费用税盾
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收入。这将带来税务节省,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
财务杠杆
通过利用负债,企业可以提高其财务杠杆。这可以放大企业每股收益的变动,在盈利能力良好的情况下,带来更高的回报率。
增信
负债可以作为一种增信工具,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这是因为负债表明企业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债权人的风险。
弹性
负债通常具有在偿还前可以延长或调整的灵活性。这提供了财务灵活性,使企业能够应对意外事件或市场波动。
税收效率
与股权融资不同,负债利息费用不需缴纳所得税。这使得通过负债获得的资金具有税收效率,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负债融资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杠杆过高带来的财务风险、偿债成本和对企业财务灵活性的限制。因此,企业在选择融资方案时,需要权衡利弊,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佳决定。
负债投资优先判断
在评估投资项目时,预期息税前利润(EBIT)大于每股收益(EPS)无差别点时,优先选择负债投资。
无差别点定义
无差别点是指通过股权和负债两种方式融资获得的EPS一致的融资方案。当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负债融资的杠杆效应会放大EPS的增长。
杠杆效应
负债融资会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从而放大EPS的波动。当EBIT高于无差别点时,杠杆效应会产生正向作用,放大EPS的增长。
优先负债投资原因
EPS增长更大: 负债融资杠杆效应下,EPS增长幅度大于股权融资。
股权价值上升: 负债融资降低了公司的股权成本,从而提升股权价值。
财务灵活性: 负债融资可以为公司提供财务灵活性,用于获取更多投资机会。
注意:
负债投资也存在风险,如财务杠杆过高可能导致财务困境。因此,在选择负债投资时,应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