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稳健恢复。
截至2022年末,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8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年末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住房贷款余额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与上年末持平。
住房贷款余额保持增长主要受房地产市场稳定向好推动。2022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包括优化信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促进了购房需求释放。
与此同时,其他中长期贷款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包括个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其他贷款余额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月末提高0.7个百分点。
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另一方面也说明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势头加强,以及政策支持的持续发力,预计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牵动着经济民生大计。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6.7%。
其中,住房贷款余额为54万亿元,占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的85.5%。居民住房贷款增速较快,上半年新增住房贷款1.3万亿元,同比多增4039亿元。
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反映了我国居民住房改善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持续旺盛。同时,也反映了政策支持下的房贷需求释放。为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今年以来,各地已陆续出台放松限购、限贷等措施,带动住房市场回暖。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的高增长也需要引起重视。一方面,过快增长可能增加居民杠杆率,带来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房贷需求过多释放,也可能推高房价,影响居民购房负担。
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密切监控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情况,适时采取调控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居民理性消费、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