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最高不得超过多少的时间节点
我国法律对于利息最高不得超过多少的问题有着明确的规定。《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利率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一)法定利率上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规范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等问题的通知》,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人民币贷款,其利率水平应在相应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幅度不得超过36%。
(二)最高利率上限
在法定利率上限的基础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借款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可以不予支持。
(三)超过时间节点
超过最高利率上限的时间节点是从借款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的。对于已签订借款合同且利息超过最高利率的,超过部分的利息将被视为无效。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利率上限的规定主要适用于民间借贷和商业贷款,不适用于信用卡透支、金融机构的其他金融业务等。
民间借贷利率受法律管制,最高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年利率上限。根据《民法典》第682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为4.35%,因此民间借贷的最高年利率为4.35% × 4 = 17.4%。
超过此利率的民间借贷行为属于高利贷,受法律禁止。如果债权人违法收取高利息,债务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高利息部分的债务,或者要求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在合法利率范围内协商确定借款利率,避免因利率过高导致借贷纠纷。
为防止高利贷侵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国家相关部门会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打击非法高利贷行为。借款人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利率有约定的,视为无效。
若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超过国家规定上限,则超出部分的利息无效。借款人可以不支付超出部分的利息。
国家对借款利率的规定如下: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年利率不得超过 36%。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出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目前,一年期 LPR 为 4.65%。因此,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不得超过 18.6%(4.65% × 4)。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利率规定适用于借款合同。如果借款双方另行签订借款利息罚则,超出国家规定利率部分的罚息也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