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展期的法律规定
贷款展期是指贷款人与借款人约定,将原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到期还款日延长。贷款展期涉及到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双方权益。
《合同法》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贷款展期属于合同变更的一种,需要双方协商达成一致。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应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对于出现暂时性还款困难的借款人,可以按照风险管理原则,与借款人协商展期还款。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对贷款展期需要进行严格审查,符合展期条件的,可以适当展期。展期期限不得超过2年。
展期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贷款展期的主要条件包括:
借款人出现暂时性还款困难,有合理的理由和还款意愿。
借款人提供的担保物价值未发生重大变化。
银行经评估认为借款人仍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展期手续
贷款展期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包括:
双方签署展期协议,明确展期期限、利息调整等事项。
借款人按要求提供补充担保或保证。
银行对展期协议进行审核、备案。
后果
贷款展期后,贷款合同的原有条款仍继续有效,但展期期间的利息按照展期后的利率计算。如果借款人在展期期间仍无法偿还贷款,银行有权按合同约定采取法律措施。
贷款展期的法律规定
贷款展期是指贷款人与借款人协商同意将贷款到期日期顺延。此种行为受法律监管,主要规定如下:
一、展期期限
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例如,一笔贷款期限为5年的,展期期限不得超过2年半。
二、展期利息
展期期间的利息按照原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计算。但贷款人不得收取高于同期贷款市场基准利率40%的利息。
三、展期手续费
贷款人在办理展期时,不得向借款人收取超过原贷款合同约定手续费数额20%的手续费。
四、展期次数
同一笔贷款只能展期一次。
五、展期条件
贷款展期应符合以下条件:
借款人确有困难,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
贷款人经过调查核实,认为借款人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展期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六、展期程序
贷款展期必须经贷款人与借款人协商一致,并签订展期协议。协议中应载明展期期限、展期利息、展期手续费等内容。
违反上述法律规定的,贷款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