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类账户具有“借减贷增”的性质,这是会计核算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借减贷增”意味着:
借方减少:收入发生时,在收入类账户中借方登记金额,减少账户余额。
贷方增加:收入实现时,在收入类账户中贷方登记金额,增加账户余额。
这是因为收入反映的是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的增加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资产负债表中贷方方向),同时也会减少企业权益(所有者权益或留存收益,负债表中借方方向)。
例如,一家公司销售商品获得了 100 元收入,则在收入类账户“营业收入”中登记:
借:营业收入 100(借方减少)
贷:银行存款 100(贷方增加)
这次交易表明,公司的收入增加,同时银行存款也增加。
同样地,对于其他收入类账户,如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也遵循“借减贷增”的原则。这有助于清晰反映企业的收入状况,并保持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平衡。
在复式记账系统中,收入类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根据会计基本原则中的“借贷记账法”,资产类科目的借方增加表示资产增加,而贷方增加表示资产减少。
因此,收入类科目:
借方增加表示收入增加,表明企业取得了更多的资产。
贷方增加表示收入减少,表明企业损失了部分资产。
例如:
1. 销售商品:
- 借:现金(资产)
- 贷:销售收入(收入)
2. 提供服务:
- 借:应收账款(资产)
- 贷:服务收入(收入)
在这些交易中,收入类科目(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都借方增加,表示收入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收入类科目只有在确认收入时才会增加。当收入不确定或无法实现时,不能记入收入类科目,而应记入递延收入或应收账款等相关科目。
在复式记账中,关于收入类账户的借贷方向有固定的规则,即“收入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原因:
收入是指企业或个人进行经营或提供服务取得的价值增加。借方的增加表示资产或权益的增加,贷方的减少表示负债或资本的减少。收入类账户属于权益类账户,因此遵循权益类账户的记账规则:
增加权益,借方登记,贷方登记相反方向
减少权益,贷方登记,借方登记相反方向
示例:
当企业进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销售收入增加,应借记“销售收入”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当企业收到销售收入时,应收账款减少,应贷记“应收账款”账户,借记“银行存款”账户。
需要注意:
该规则仅适用于收入类账户,其他类别账户的借贷方向可能不同。
借贷方向的判断基于交易的发生时间,而不仅仅是款项的实际收付时间。
收入是借减贷增还是借增贷减
在复式记账系统中,会计分录的原则之一是借贷平衡。收入的处理涉及借方和贷方的变化,具体规则如下:
收入增加:
借方:贷户账户 (增加应收账款或现金)
贷方:收入账户 (增加利润)
例如:收到一笔销售收入,借记应收账款,贷记销售收入。
收入减少:
借方:收入账户 (减少利润)
贷方:贷户账户 (减少应收账款或现金)
例如:提供退款或折让,借记销售收入,贷记应收账款。
因此,收入增加时,借方增加(贷户账户),贷方增加(收入账户);收入减少时,借方增加(收入账户),贷方减少(贷户账户)。
这遵循了借减贷增的规则,即借方余额减少时,贷方余额增加;反之亦然。通过遵循这一规则,可以确保会计分录的总借方余额和总贷方余额始终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