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假平台签约电子贷款,陷阱重重,风险极大。不法分子利用虚假平台和虚假贷款信息诱骗受害人,打着“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等幌子,引诱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一旦受害人签约电子贷款,不法分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受害人汇款后,却迟迟收不到贷款,甚至被要求继续缴费。
更为严重的是,不法分子会盗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用于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受害人不仅会遭受经济损失,还会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因此,务必注意以下几点,防范假平台电子贷款诈骗:
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或短信中的贷款广告。
选择正规的贷款平台,通过其官方网站或 App 申请贷款。
在签约贷款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重要信息。
保护好个人信息,切勿轻易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及时止损。
遇到假贷款App签了电子合同,钱没到账合法吗?
随着互联网借贷市场快速发展,不法分子也伺机而动,推出假贷款App诈骗钱财。受害者通过假贷款App申请贷款,签署电子合同后,钱却迟迟未到账,甚至被卷走资金。那么,遇到假贷款App签了电子合同,钱没到账合法吗?
电子合同的效力
我国《民法典》第469条规定,采用电子签名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成立。假贷款App上的电子合同虽然是以电子形式签署的,但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假贷款App的性质
假贷款App是骗取受害者资金的诈骗工具,其运营行为属于违法犯罪。受害者通过假贷款App签署的电子合同,本质上是犯罪行为下的无效合同,不具有约束力。
钱没到账的责任
钱没到账的责任在于假贷款App运营者。受害者通过假贷款App申请贷款,但未收到贷款,说明假贷款App运营者存在违约行为。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假贷款App运营者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保护自身权益
为了避免遇到虚假贷款诈骗,用户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正规渠道贷款:从银行、持牌金融机构等正规渠道申请贷款。
仔细核查贷款平台:查看贷款平台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是否有不良记录。
警惕高额利息:正规贷款平台的利息通常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过高的利息应引起警惕。
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谨慎填写个人信息,不要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如果不幸遭遇假贷款诈骗,受害者应及时报警,收集相关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果你在假的贷款应用程序中贷款并签署了合同,可能会发生以下后果:
1. 欺诈行为
你将成为虚假贷款诈骗的受害者,你的个人信息和财务状况可能会被盗用。
2. 非法贷款
假的应用程序可能提供非法贷款,这些贷款不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你可能无法追讨你的债务,而且贷款人可能会采取非法手段收回款项。
3. 高昂费用
虚假的贷款通常收取过高的费用和利率。当你试图偿还贷款时,你会发现自己背上越来越多的债务。
4. 信用记录受损
未偿还贷款会损害你的信用记录,使你将来难以获得贷款或其他信贷。
5. 法律后果
签署虚假合同可能构成法律犯罪行为,例如诈骗或伪造。你可能会面临刑事起诉和罚款。
如何避免假贷款应用程序
始终使用信誉良好的贷款机构。
查看贷款人的许可证和评级。
仔细阅读合同,并确保你理解所有条款。
不要向贷款人透露敏感信息,例如你的银行账户或社会保险号码。
如果你发现有可疑的贷款应用程序,请向有关当局举报。
遭遇假贷款网站签订了电子合同,可能会带来以下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假贷款网站通常会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资金损失:假贷款网站可能要求支付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一旦汇款,资金可能无法追回。
贷款纠纷:假贷款网站提供的贷款可能不合法或无效,一旦发生违约,可能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处理方法:
1. 停止付款:立即停止向假贷款网站汇款。
2. 举报网站:向相关部门举报假贷款网站,如公安机关、网信部门。
3. 收集证据:保存与假贷款网站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
4. 联系银行:如果已经向假贷款网站提供了银行卡信息,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或更改密码。
5. 报警:如果遭受了资金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及时报警。
注意事项:
借贷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或信贷平台。
谨慎填写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网上贷款广告。
仔细阅读电子合同条款,了解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
定期检查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