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民间借贷的通知(2018)
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特发布本通知:
一、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借贷合同,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期限等事项。
二、利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年利率上限。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三、借款人应按时足额偿还借款。逾期还款的,按合同约定支付逾期利息。
四、双方应诚信履行合同义务。借款人不得无故拖欠或拒绝还款。债权人不得恶意讨债或采取暴力手段。
五、发生借贷纠纷的,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对超过合法利率部分的利息不予支持。
七、借贷双方不得以任何形式掩盖真实债权债务关系。
八、公职人员不得参与民间借贷活动。
九、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以借贷关系发生的资金往来。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一、合同订立
《合同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1. 借贷双方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 借款的用途合法;
3. 借贷金额、利率、期限等条款明确;
4. 借贷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二、利率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支持。
三、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民间借贷合同自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三年内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四、担保方式
《合同法》第三百九十条规定,民间借贷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担保,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明确,民间借贷中的担保方式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
五、司法解释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的合同效力、利息认定、诉讼时效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
以上是关于处理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当事人应在借贷行为中遵守相关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司法机关应严格依法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确保公平正义。
妥善处理民间借贷的通知
为维护民间借贷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现对加强民间借贷管理工作做出如下通知:
一、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借贷合同,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期限等内容。合同应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二、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利率。出借人不得收取超过法定利率的利息。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还本付息。
三、借款人应当如实向出借人说明贷款用途,不得将借款用于非法活动。出借人不得将借款用于非法活动。
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借贷合同。借款人逾期不还款的,出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出借人不法催收债务的,借款人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五、民间借贷纠纷应当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应当依法查明事实,公平公正地裁判。
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放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
八、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维护正常的民间借贷秩序。
关于妥善处理民间借贷的通知
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现特发布如下通知:
一、借贷协议的合法性
民间借贷必须签订书面借贷协议,并载明借款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二、利率的合理性
民間借貸利率應當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上限。超過上限的利息部分無效。
三、债务的清偿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偿还债务。如不能按时偿还,应当及时与债权人协商延期还款或分期还款。
四、债务纠纷的解决
民间借贷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债权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催收债务。
五、司法救济
借贷双方对借贷协议的合法性、利率的合理性、债务的清偿等有争议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六、其他事项
1. 鼓励民间借贷双方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
2. 借贷双方应当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避免出现违约行为。
3.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打击高利贷等违法行为。
请各有关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本通知,共同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民间借贷环境。
此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