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司法解释对民间借贷的规范要求
2023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民间借贷活动的重要方面作出了新的规范,对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民间借贷利率上限
《解释》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的计算方法和上限。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即“LPR4”。超过此上限的,视为无效。
二、规范民间借贷合同形式
《解释》强调了民间借贷合同书面的重要性。借款金额超过20万元的,借贷双方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否则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借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细化转贷行为的认定
《解释》对转贷行为进行了细化认定,明确了转贷行为的构成要件。转贷是指借款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利用第三人与出借人之间的借贷关系,通过第三人的行为实现借款人向出借人借贷的目的。
四、强调举证责任分配
《解释》强调了在民间借贷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借款人对借贷合同的成立、借贷数额承担举证责任。出借人主张借款人已履行借款合同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解释》的出台完善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有利于维护民间借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
(2021)民他发函020号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
你庭《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为:
(一)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因民间借贷而产生的纠纷;
(二)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外的机构或者个人借款而产生的纠纷;
(三)当事人通过网络平台、电子支付平台、移动通信平台等方式借贷而产生的纠纷。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不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二)股权投资合同纠纷;
(三)其他以借贷名义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纠纷。
对本批复理解或者执行中有疑问的,可以向我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咨询,联系电话:010-。
最高人民法院
2021年7月21日
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快速发展,但缺乏规范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民间借贷的有效条件、利率限制、诉讼时效等方面的规定。
有效条件
民间借贷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有效:
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利率限制
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但有担保的情形除外。
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合同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民间借贷市场具有明确性和指导性意义,有助于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