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原值包含建设期利息和本金的情况
根据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原值应当包括在建工程期间发生的合理利息支出和适当的借款费用。具体情况下,当固定资产的建设周期超过一年的,且在建设期间发生借款并支付利息时,才会将建设期利息支出和借款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需要计入原值的原因
将建设期利息支出和借款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是为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取得成本。在建设期间,企业通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来源可能包括借款或自有资金。其中,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和借款费用,属于固定资产的间接取得成本,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摊到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寿命中。
不计入原值的情况
如果固定资产的建设周期不超过一年,或者在建设期间没有发生借款,则不需要将建设期利息支出和借款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此时,固定资产的原值仅包括直接取得成本,如材料、人工、机械租赁费等。
计算方法
建设期利息支出的计算方法为:借款本金余额×借款利率×建设期。借款费用的计算方法,应根据具体借款合同中的规定确定。
当固定资产的建设周期超过一年且发生借款时,建设期利息支出和借款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这符合会计真实性原则,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取得成本。
固定资产原值是否包含建设期贷款利息
固定资产原值是指取得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和费用,包括购置价款、运输费、安装费、相关税费等。至于建设期贷款利息是否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一直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期贷款利息属于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这是因为,贷款利息是使用资金的代价,而固定资产的取得和使用需要大量资金,建设期贷款利息实际上是为取得固定资产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建设期贷款利息不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因为,固定资产原值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实际取得成本,而建设期贷款利息属于财务费用,与固定资产的取得无关。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取得该项固定资产的全部实际成本。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则指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不得包括融资成本。因此,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建设期贷款利息不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原值不包括建设期贷款利息。
固定资产原值是否包含建设期利息?
固定资产原值是企业在购建或建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安装成本以及其他直接取得该项资产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建设期利息是企业在固定资产建设期间所发生的可确定的借款利息,属于建设成本的一部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规定,建设期利息应当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原值中包含建设期利息。这主要是因为:
建设期利息是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一部分。在固定资产建设期间,借款利息是企业为获得并使用该资产而产生的费用,与采购、运输和安装等直接成本具有同等性质。
建设期利息有助于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计入建设期利息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取得成本,避免低估该项资产的价值。
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规定,建设期利息应当计入固定资产原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
因此,固定资产原值中包含建设期利息,这不仅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也有利于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成本。
固定资产原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不包括建设期利息。建设期利息是指在固定资产的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利息支出,属于筹资费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原值包括以下费用:
购置成本
自行建造成本
改建、扩建和大修理成本
而建设期利息不属于上述费用范围,因此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建设期利息在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属于筹资费用,应在费用期间内分期摊销。
《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价值为净值,即原值减去累计折旧。而建设期利息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因此也不会计入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原值不包括建设期利息。建设期利息属于筹资费用,应在费用期间内分期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