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中,对于未还利息的计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有些借贷合同约定计算复利,借款人认为这样会产生过多利息负担,而放贷人则认为复利计算是合理的。
民法典第680条规定,借款人在还款期限届满后未按照约定归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对于利息的计算方法,民法典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民间借贷中利息的计算方式由双方当事人约定。
如果借贷合同约定计算复利,是指利息计算时,既要计算借款本金产生的利息,还要计算利息本身产生的利息。复利计算方式会导致利息不断滚动增加,利息负担较高。
对于民间借贷中是否可以约定计算复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民间借贷中,约定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因此,如果民间借贷合同约定计算复利,但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则复利计算约定无效。利息应按照不超过年利率24%的单利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借贷合同约定计算复利,但复利利率过高,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借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或变更复利计算约定。
民间借贷还款涉及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顺序,不同地区和约定可能存在差异。
普遍来说,民间借贷还款优先顺序如下:
1. 利息偿还
优先偿还借款期间产生的利息,包括到期利息和逾期利息。利息的计算方式通常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利率计算。
2. 本金偿还
在偿还完利息后,开始偿还借款本金。本金的偿还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等额本金还款法:每期偿还固定金额的本金,利息随着本金减少而逐期递减。
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期偿还固定金额的本息,本金和利息随还款期数减少而逐渐递减。
民间借贷还款具体顺序通常由借贷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如果合同未明确约定,则按照上述普遍规则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地区或特定借贷约定可能存在不同的还款顺序,借款人应仔细阅读借款合同并遵守约定还款。
民间借贷利率受法律保护,但2分利息未受法律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明确,借款利率不得超过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
若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四倍,则应认定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无需偿还利息,仅需偿还本金。
因此,2分利息高于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有权拒绝偿还该利息。
需要提醒的是,借贷双方应在借贷前达成书面协议,明确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事项。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凭借借条等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民间借贷利息法律规定 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规定了民间借贷利息的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第六百八十二条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过此利率的,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超过四倍部分利息的法律后果
对于超过四倍部分的利息,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并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部分利息。
注意
上述规定适用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
如果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四倍,但未超过年利率24%,且借款人自愿支付,则该部分利息受法律保护。
如果民间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则视为年利率为六厘。
建议
民间借贷时,应明确约定利率,并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如果对民间借贷利率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或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