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借贷打击行动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家乃至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响应。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明确了非法放贷的刑事认定标准,拉开了非法借贷打击的序幕。
随后,公安部、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从打击非法借贷的角度加强监管和整治。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将打击非法借贷纳入专项斗争行动中。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持续加大非法借贷打击力度,破获了一大批特大非法放贷案件,抓获了一大批涉案人员,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有力震慑了非法借贷活动。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非法借贷刑事案件的认定和量刑标准,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
随着打击行动的持续深入,非法借贷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个别不法分子仍伺机而动,以各种手段从事非法借贷活动,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此,打击非法借贷行动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借贷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非法借贷打击的实施时间线:
201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的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湖北等六省市开展为期5年的非法借贷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非法借贷犯罪的打击力度。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打击整治非法集资和非法放贷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明确重点打击“套路贷”“校园贷”等新型非法放贷行为。
201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非法放贷犯罪的认定、量刑等作出具体规定,为打击非法借贷提供司法保障。
2019年1月:六省市非法借贷专项整治工作期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继续做好非法集资和非法放贷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加大打击非法借贷犯罪力度,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至今,非法借贷打击工作持续开展,各级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同配合,严厉打击非法借贷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非法借贷打击正式执行时间尚未公布,尚需等待相关部门的通告。但政府已表示将持续严厉打击非法借贷行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近年来,非法借贷活动猖獗,严重损害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为遏制这一趋势,相关部门已加大监管力度,并采取措施规范借款市场。
根据相关规定,非法借贷包括:
以高于法定利率发放贷款
强制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或担保
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催收债务
违规使用借款人的个人信息
政府已明确表示,将依法严厉打击上述非法借贷行为。相关部门也已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对借贷机构的监管
完善借款合同管理制度
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非法借贷机构从事相关业务
加大对非法借贷行为的查处力度
虽然非法借贷打击的正式执行时间尚未确定,但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来规范借款市场。相信在未来,非法借贷活动将得到有效遏制,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将得到保障。
非法借贷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民间借贷行为。这类借贷往往利率畸高,且存在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借贷不受法律保护。主要原因如下:
损害社会公共秩序
非法借贷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侵蚀社会稳定。高利贷行为迫使借款人背上沉重债务,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违反国家金融监管政策
国家对民间借贷利率有明确规定,非法借贷往往突破法定利率上限,侵害借款人合法权益。同时,非法放贷人往往缺乏必要的金融管理经验和资质,引发金融风险。
滋生违法犯罪活动
非法借贷容易滋生暴力催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放贷人为了收回欠款,可能采取暴力恐吓、非法拘禁等手段,侵害借款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因此,法律明确规定非法借贷不受保护。如果借款人涉及非法借贷,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求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打击非法借贷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