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房子父母还贷,这个问题引发了诸多家庭矛盾。对于子女来说,父母帮忙还贷减轻了自身的经济负担,内心充满感激。这种行为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隐患。
一方面,父母为子女还贷可能会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老年人通常收入较低,如果把大部分积蓄投入子女的房产,可能会造成自己的生活拮据。另一方面,父母还贷使子女丧失了房屋的主动权。如果将来夫妻感情破裂,父母的还贷款项很难收回,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建议在婚前或婚后明确房屋的产权归属和还贷责任。如果父母愿意帮忙还贷,子女应定期向父母支付一定的房贷费用,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同时,子女要积极努力,争取尽快拥有还贷能力,让父母安心。
子女要明白,父母的帮忙是情分,不是义务。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有责任为自己的房子还贷。时刻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状况,多尽孝道,才能回报父母的关爱。
婚后购房,父母出资帮助偿还贷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二)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三)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婚后购房,夫妻双方共同购买房屋,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父母出资帮助偿还贷款,属于对夫妻共同财产的投资,产生的收益应归夫妻共同所有。因此,婚后买房父母还贷,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形除外:
1. 父母出资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则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
2. 父母出资偿还贷款仅用于一方偿还其个人债务的,则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
在实践中,建议夫妻双方在婚后购房时,明确出资来源和份额,以避免纠纷。如父母出资偿还贷款属于赠与一方的,则应当办理赠与公证手续。如父母出资偿还贷款用于一方偿还个人债务的,则应当保留相关凭证,证明其出资的目的。
婚后买房父母还贷款,离婚时房产分割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1. 出资比例原则:
父母还贷部分应按出资比例先予返还。
返还后,剩余部分根据夫妻双方婚后收入和出资情况进行分割。
2. 房产登记原则:
若房产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则视为共同财产,应平均分割。
若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另一方有出资证明,则可主张适当份额。
3. 贷款状态原则:
贷款尚未还清,则需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或各自承担一半贷款余额。
若房产已经还清,则根据出资比例进行分割。
案例:
小张和小李婚后共同购房,房产登记在小张名下。小张父母出资60万,小李父母出资20万。婚后贷款200万,由双方共同偿还,目前贷款已还清。
离婚时,小张父母应先收回60万出资。剩余房产价值120万中,小李父母的出资部分占20%,即24万。扣除小李父母的出资后,小张和小李各自可分割56万份额。
婚后房贷由父母偿还是否算共同还贷?
在婚后,如果房贷是由父母一方偿还的,是否算作夫妻共同还贷,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法律也明确规定,父母给子女的赠与,属于子女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夫妻共同财产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子女一方名下的,原则上视为对子女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子女一方的个人财产。
因此,在以下情况下,婚后房贷由父母偿还不算共同还贷:
房贷之前,父母已向子女赠与购房款。
房贷期间,父母直接向贷款机构还款,且没有约定由夫妻共同承担还贷义务。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符合以下情形,婚后房贷由父母偿还也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还贷:
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但产权登记在夫妻名下。
父母出资偿还房贷,并明确约定由夫妻共同承担还贷义务。
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但有证据证明夫妻共同参与还贷。
婚后房贷是否算共同还贷,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父母的出资属于赠与,则不算共同还贷;如果父母明确约定或有证据证明夫妻参与还贷,则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还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