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税额余额在借方还是贷方,取决于企业采用哪种进项税额抵扣方法。
采用一般进项税额抵扣法: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余额在借方。
采用差额进项税额抵扣法: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余额在贷方。
一般进项税额抵扣法:
收入相关的所有进项税额都可以抵扣,而成本相关的进项税额只能结转至下期。因此,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余额反映在借方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中。
差额进项税额抵扣法:
只有超过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部分才能抵扣。因此,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余额反映在贷方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中。
例1:一般进项税额抵扣法
进项税额:100万元
销项税额:80万元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20万元
进项税额余额为借方20万元。
例2:差额进项税额抵扣法
进项税额:100万元
销项税额:120万元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0元
进项税额余额为贷方0元。
因此,进项税额余额在借方还是贷方,由企业采用的进项税额抵扣方法决定。
进项税额余额在借方还是贷方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在购入商品、劳务时,从销货方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全部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余额的会计科目: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方为“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余额的位置:
借方余额:
表示纳税人已经取得进项税额发票,但尚未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
此余额金额一般反映在当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中。
贷方余额:
表示纳税人已经抵扣完进项税额。
此余额金额一般反映在当期进项税额科目中。
进项税额余额的流动:
进项税额余额的流动受到以下两个因素影响:
取得进项税额发票:取得进项税额时,借记进项税额,贷记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抵扣进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时,借记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进项税额。
注意:
纳税人应根据实际取得的发票金额准确记录进项税额。
对于无法取得发票的情况,应按规定办理进项税额抵扣手续。
进项税额余额不得随意转账,否则会影响税务核算的准确性。
进项税额余额在借方还是在贷方取决于纳税人的增值税申报期。
在一般纳税人申报期内:
余额显示在贷方,称为"待抵扣进项税额"。
在一般纳税人汇算清缴期:
如果实际支付的进项税额大于当期申报的销项税额,差额即为"留抵税额",余额显示在贷方。
如果当期申报的销项税额大于实际支付的进项税额,余额显示在借方,称为"应纳未纳税款"。
在小规模纳税人申报期:
进项税额余额始终显示在借方,称为"未抵扣进项税额"。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的贷方余额解释:
贷方余额表示企业有待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用来抵扣当期申报的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的借方余额解释:
借方余额表示企业有未纳的税款或未抵扣的进项税额,需要在汇算清缴期或申报期结束时缴纳或抵扣。
进项税额余额方向为借方。
进项税额账户是一个资产账户,记录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从外部购入货物、服务或取得其他应税行为时缴纳的增值税额。
根据会计准则,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方向为借方,即资产的增加记入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入贷方。因此,进项税额余额方向为借方,表明企业的进项税额余额是增加的。
具体而言,当企业取得进项发票时,记入进项税额账户借方,表示企业新增了一笔资产;当企业使用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时,记入进项税额账户贷方,表示企业减少了一笔资产。
期末,进项税额账户的余额表示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额余额,是企业的一个应收款项。因此,进项税额余额方向为借方,反映了企业拥有的未抵扣进项税额。